课程简介
本次训练营全程采用“分组实战演练”的方式,即:讲师与学员使用贵公司一个真实存在、正式的产品研发类型项目的场景,通过6项实战演练全景剖析一份有效的商业论证(Business Case)文档包含哪些要素、每一项要素的具体要求、各项要素之间怎样保证其一致性,以及,最为关键的,怎样通过商业论证(Business Case)文档完整、清晰、深入、细致地阐述一个产品研发类型新项目的底层逻辑。
特别的,通过学员演练与讲师的点评,在笨课程结束时,该项目的Business Case文档业已拟制完成。
目标收益
培训对象
课程大纲
第一天 |
Business Case:what & why(9:00~10:00) 一般的,一份有效的“商业论证“文档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实例剖析 “商业论证”文档的用途——精准阐释项目的“why to Do”问题 第一演练:干系人洞察(10:00~12:00) 演练目的:理解目标用户/客户、项目的发起人等等重要干系人,理解项目机会所处的业务领域,并自觉将该项目机会与公司/部门的业务战略关联起来,以“高屋建瓴”的态势建立对项目机会的全量认知 演练过程:各小组根据已有的信息描述,依次讨论并确定—— 组织业务战略解码——市场容量、当前态势与发展趋势 客户/用户、发起人等重要干系人分析——项目所定位的重要干系人及其特征 各位干系人的原始需求/诉求 采用“用户画像”技术综合分析并集成展示上述各项内容 讲师点评 演练重点—— 理解和明确本项项目机会在公司级业务战略蓝图上的目的和位置 本项项目机会与用户/客户、项目发起人等重要干系人诉求之间的一致性 第二演练:关键问题定位(13:30~15:30) 演练目的:闭环地构建项目的概念方案 演练过程:各小组在第一演练的基础上,依次讨论并确定—— 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业务问题——干系人能够利用该项目交付的产品/服务解决哪些问题 项目的关键业务目标——干系人能够从该项目交付的产品/服务获得哪些关键利益 项目的收益——项目如何触达干系人,项目的成果物如何给贵公司带来商业收益 讲师点评 演练重点—— 保证上述三项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的相关工具/方法 保证上述三项内容的底层逻辑合理有效的基本方法 第三演练:支撑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内化需求与外联需求(15:30~17:30) 演练目的:分析并识别支撑新产品研发的内化需求与外联需求都有哪些 演练过程:各小组在前两项演练的基础上,依此讨论并确定—— 为了有效地交付该项目,从“内化”的维度需要给项目提供哪些支撑,包括但不限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产品研发流程和/或项目管理流程、考核与激励措施、与既有的已交付的项目之间的组合与重用…… 为了有效地交付该项目,从“外联”的维度需要要给项目提供哪些支撑,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购买/技术合作、推广渠道、附加服务…… 演练重点—— 上述内容转化为项目成本后的量化结果 |
第二天 |
第四演练: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9:00~12:00) 演练目的:评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并制定相关的管控措施 演练过程:各小组综合评估该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风险(仅限于负面风险),并制定相关的管控措施 讲师讲评 演练重点—— 对风险的评估与考量成果,以及相关管控措施,需要被各个小组用来修正与完善前三个演练的成果 讲师就本演练二次点评——经过各个小组修正与完善之后的前三个演练的成果 第五演练:整合为备选的解决方案备选,并且予以评估(13:30~15:30) 演练目的:整合形成备选的解决方案 演练过程:各个小组整合形成该项目的解决方案包(至少涵盖3个备选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所要交付功能特性 可能的交付时间点 在交付时对各个重要干系人诉求达成情况的选择与考量 各个版本在交付时的独异点 讲师点评 演练重点—— 各个解决方案包之间的差异性是否合理 各个解决方案包之间的递进关系是否合理 第六演练:形成初始的项目要素(15:30~17:00) 演练目标:项目启动团队以“以终为始”的方式就项目的基本过程要素达成一致的理解和共同的认识 演练过程:完整该项目全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角色(市场、研发、技术支持、销售……)与职责、时间点与里程碑、验证项目是否达成“商业成功”目标的主要指标、验证项目是否达成“交付成功”目标的主要指标 讲师讲评 演练重点—— 各个角色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需要履行的职责 项目“交付成功”与“商业成功”分别需要考量哪些指标 总结和答疑(17:00~17:30) |
第一天 Business Case:what & why(9:00~10:00) 一般的,一份有效的“商业论证“文档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实例剖析 “商业论证”文档的用途——精准阐释项目的“why to Do”问题 第一演练:干系人洞察(10:00~12:00) 演练目的:理解目标用户/客户、项目的发起人等等重要干系人,理解项目机会所处的业务领域,并自觉将该项目机会与公司/部门的业务战略关联起来,以“高屋建瓴”的态势建立对项目机会的全量认知 演练过程:各小组根据已有的信息描述,依次讨论并确定—— 组织业务战略解码——市场容量、当前态势与发展趋势 客户/用户、发起人等重要干系人分析——项目所定位的重要干系人及其特征 各位干系人的原始需求/诉求 采用“用户画像”技术综合分析并集成展示上述各项内容 讲师点评 演练重点—— 理解和明确本项项目机会在公司级业务战略蓝图上的目的和位置 本项项目机会与用户/客户、项目发起人等重要干系人诉求之间的一致性 第二演练:关键问题定位(13:30~15:30) 演练目的:闭环地构建项目的概念方案 演练过程:各小组在第一演练的基础上,依次讨论并确定—— 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业务问题——干系人能够利用该项目交付的产品/服务解决哪些问题 项目的关键业务目标——干系人能够从该项目交付的产品/服务获得哪些关键利益 项目的收益——项目如何触达干系人,项目的成果物如何给贵公司带来商业收益 讲师点评 演练重点—— 保证上述三项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的相关工具/方法 保证上述三项内容的底层逻辑合理有效的基本方法 第三演练:支撑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内化需求与外联需求(15:30~17:30) 演练目的:分析并识别支撑新产品研发的内化需求与外联需求都有哪些 演练过程:各小组在前两项演练的基础上,依此讨论并确定—— 为了有效地交付该项目,从“内化”的维度需要给项目提供哪些支撑,包括但不限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产品研发流程和/或项目管理流程、考核与激励措施、与既有的已交付的项目之间的组合与重用…… 为了有效地交付该项目,从“外联”的维度需要要给项目提供哪些支撑,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购买/技术合作、推广渠道、附加服务…… 演练重点—— 上述内容转化为项目成本后的量化结果 |
第二天 第四演练: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9:00~12:00) 演练目的:评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并制定相关的管控措施 演练过程:各小组综合评估该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风险(仅限于负面风险),并制定相关的管控措施 讲师讲评 演练重点—— 对风险的评估与考量成果,以及相关管控措施,需要被各个小组用来修正与完善前三个演练的成果 讲师就本演练二次点评——经过各个小组修正与完善之后的前三个演练的成果 第五演练:整合为备选的解决方案备选,并且予以评估(13:30~15:30) 演练目的:整合形成备选的解决方案 演练过程:各个小组整合形成该项目的解决方案包(至少涵盖3个备选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所要交付功能特性 可能的交付时间点 在交付时对各个重要干系人诉求达成情况的选择与考量 各个版本在交付时的独异点 讲师点评 演练重点—— 各个解决方案包之间的差异性是否合理 各个解决方案包之间的递进关系是否合理 第六演练:形成初始的项目要素(15:30~17:00) 演练目标:项目启动团队以“以终为始”的方式就项目的基本过程要素达成一致的理解和共同的认识 演练过程:完整该项目全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角色(市场、研发、技术支持、销售……)与职责、时间点与里程碑、验证项目是否达成“商业成功”目标的主要指标、验证项目是否达成“交付成功”目标的主要指标 讲师讲评 演练重点—— 各个角色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需要履行的职责 项目“交付成功”与“商业成功”分别需要考量哪些指标 总结和答疑(17:00~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