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丨 壹佰案例

TOP100案例系列专访:好雨云创始人刘凡谈OKRs和SaaS云服务

2016.01.11 丨 壹佰案例

本内容根据用友好雨创始人兼CEO刘凡在麦思博(msup)有限公司主办的TOP100Summit现场接受采访的实录整理而成,为TOP100Summit年度案例专访系列,就热点问题向分享嘉宾进行访问,转发请注明出处。


关于TOP100Summit:TOP100Summit是科技界一年一度的案例研究峰会,每年甄选有学习价值的100个技术创新/研发管理实践,分享他们在本年度最值得的总结、盘点的实践启示;2015TOP100Summit于12月5-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刘凡

前澳客网CTO,好雨云创始人兼CEO。

记者:您认为OKR是什么?在团队管理中比KPI好在哪里?


刘凡:O代表一个目标,KR是关键结果,笼统的说是要定一个目标,具体一点则是需要像KPI一样有关键的结果,这就是对OKR的简单理解。

它和之前有所不同:

(1)KPI更多关注任务的量化完成情况,关注一个点,但是周所周知很多事情没法很好的量化;平衡计分卡站在更高的层面,从不同层面上平衡管理层面、各个层面需要平衡的很多事情;但这两者最终都只关注一个面。而现在公司的管理从战略的规划到任务的执行都需要考虑,OKR即是针对这些提供解决方案的。

(2)之前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管理方法,都是把个人的价值和公司的一些价值通过某些管理方法是对立起来的,并非统一过程。而OKR是包括从71考核把钱的因素和考核过程分开,相当于把个人价值和公司价值有机统一。



记者:在实施OKR的过程中,您的团队有什么变化吗?


刘凡:

(1)我最早用过KPI,它是很多公司都在用的东西。现在制定KPI的过程是大家讨价还价的过程,包括KPI的完成效果与否,很多公司对这个层面有很多是在作弊的,而对于我们团队来说,现在互相讨论,也就是定义这个目标,定义关键结果这个过程,大家没有太多的争论,都是想怎么最终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是第一点差异。

(2)对于整个OKR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以前的KPI真的是公司有公司的规划,个人有个人的意志,KPI只是把公司到个人整体的通过一种方式执行下来,而OKR则不太一样。

(3)OKR改变了大家的管理理念,对我们团队来说,基本解决了以前管理不能解决的要求所有人“自己管自己”的问题。



记者:在KPI仍广泛应用,仅若干创业团队和互联网团队使用OKR的背景下,您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开始启用OKR的话,怎么走好第一步?


刘凡:我觉得任何的方法关键还是在于真实当中能够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的方法执行包括很多公司实行的时候可能比较形式主义。同样,我觉得最关键还是真的搞明白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OKR在互联网公司和在创业公司被大家接受,因为传统的KPI也好,平衡积分卡也好,它真正的绩效管理方法很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候OKR才会产生。但是要搞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这个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点,而不是非常形式主义的说别人用我就用。



记者:贵公司产品做了预见的部署类似的服务,相当于比较流行的SaaS模式,可否从产品的角度谈谈怎么看SaaS模式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刘凡:SaaS更多是面对用户来说使用更加简单,更加服务化。实际上我们现在整体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但是传统的一个平台是比较复杂的,可能面对技术群体或专业群体;而SaaS是把整体的东西做的更加简单,通过外部界面就可以操作,可以简化内部的过程。我大概理解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我们的平台来说,现在最主要的方向还是要把整体的云服务做的像用水用电一样简单,所以SaaS需要的是能够把这个服务做的更加简单、方便、可用。



记者:传统企业的开发、部署、运行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而如SaaS云服务,能够给企业效率带来多大的提升?


刘凡:对我们来说,相比于传统企业,全新的团队更好衡量。比如创业团队,只要关注产品的设计以及代码即可,即有了代码,后续的环节就都不需要管,所以效率的提升集中在怎么把代码写出来。这个事情SaaS是无法协助的,产品设计也无法协助,但这部分完成之后,后续的平台上所有事情都不用管了。整体的平台实际是一个应用的平台,以应用为核心的后续的东西,你只需要通过Web简单的配置就可以了。



记者:在做整个云的过程中,您作为创业者踩过哪些坑?是否有些建议给予其他的创业者?


刘凡:我之前做C端用户,现在做B端。踩过最大的坑是C端用户从产品设计到传播模式,跟B端是完全不同的。开始的时候我按照C端用户的方式去设计和运用产品,到B端以后事情却完全不一样了。所以现在在逐步的从思想模式上做转变。

而对于众多创业同仁,最大的建议是创业这条路不太好走,但一旦决定还是要坚持吧。



记者:作为不多见的技术出身的CEO,对技术出身,因为有想法但在大厂里难以实现而选择创业的同仁有什么建议呢?


刘凡:说实在的,我有勇气出来创业最主要的我也是突破自己技术的一些壁垒和一些门槛,中国大多数技术从业者可能大多数认识就是“我技术非常牛”,实际上技术真正的价值是为业务为产品提供服务,我觉得如果一个技术从业者想去创业,那么最关键是要突破一点:怎么能够跟产品去结合。也就是说需要角色转变过来是最关键的,而不是说我现在技术确实很牛。包括现在很多2B的技术产品都会有这个问题,很技术化,但是用户会考虑这个东西是否好用,体验好不好,这块是需要有很高的门槛。我觉得我是渡过了这个门槛才敢创业的,如果渡不过来,这个创业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



媒体联系

票务咨询:赵丹丹 15802217295

赞助咨询:郭艳慧 13043218801

媒体支持:景    怡 13920859305

提交需求